2007-07-15

伟大的泡沫

中国的基础设施一直是政府投资,政府垄断经营,从过去的大规模兴修水利(中国文明又被称为"治水文明")、开挖运河,到现在的铁路、石化、电信等行业的政府垄断,几乎一脉相承。但在美国那样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有利可图的行业,几乎都是私人投资的,经济泡沫为这些行业募集了巨额资本。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有利可图,所以政府几乎无需介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中央集权方式能实现很多重大工程的投资建设,美国则不需要通过集权方式也同样可以实现,这就是泡沫的作用。

现在,中国政府既保留了垄断行业的利益,又希望借助民间投资的力量,倒是有点怪异。但无论如何,如果没有99-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我们今天的互联网应用水平可能要落后不少。

 
 

Sent to you by keso via Google Reader:

 
 

via 译言-技术与创业 by Ewine on Jul 15, 2007

原文作者:Daniel Gross
原文链接:Why bubbles are great for the economy.
译者:Ewine

为何泡沫对经济是重要的

原文作者:Daniel Gross Slate.com在线杂志专栏作家)

如果你在2000年购买了Pets.com的股票以用作孩子大学基金,或者你于去年在菲尼克斯花费80万美元投资于囤积房产----你预期你将能以140万美元的价格转手,你可能不会相信我将要说的:投资泡沫对经济有重要作用。是的,那些投资者疯狂的周期性爆发,这将不可避免沦为受贿,腐败,以及烫人的损失----但是美国需要它们!

在我的新书《POP!为何泡沫对经济是重要的》中,我解释了美国人为什么会误解那些周期性掠夺他们的经济狂暴,癫疯以及惊跑。在那个只为少数经济学家所理解的神秘世界里,资源有效率地进行配置,投资者和消费者理性地行动,泡沫将毫无疑问地带来消极作用。它们引起了种种扭曲和愚蠢,以及弄巧成拙的行为(譬如以每股400美元的价格购买Amazon公司的股票)。但是那并不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美国更是如此。我们并不都是全然超理性的个体。政府并不调度那些革命性的创新。其结果是,新技术以及新的商业理念在偶然和惊跳中自然展开。更重要的是,新技术的刺激与美国特征中那些不稳定的成分----无限制地乐观主义,对企业家的热衷,及对破坏性创新的容忍,以及贪婪相互作用----这将产生一种癫狂行为。所以,每一次,当火热的新技术潮流到来时(不过是电报或因特网),美国人集体性地丧失了心智----接着一无所得。

回顾过去的150年,一种相似的模式显现出来----它发生于奇妙的新技术或新的商业经济理念到来之时。一段美好的稳定增长时期使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新事物都是不同的,而新的规则也将出台。大肆的宣传与乐观预言----从欧文・费雪于1929年所做的那个"36000点的道琼斯指数已不能再高"预言----被证明是正确的。那种趋势,首先只流传于商业社会,接着便蔓延到大众文化中。每个人都去购买股票,投资风险基金,转按揭贷款,安装简洁明亮的节能灯。接着,砰!泡沫破灭了英雄变狗熊,破产如瘟疫般扩散开来。腐败和受贿也赤裸裸地进行着,自暴自弃以及相互揭丑大行其道。(参见:次优惠贷款,2007春。)那也正是所有的泡沫悲剧以道德性论调被记录之时。

但这还只是故事的一半!毕竟,增长和创新过程并不会随着泡沫地破灭而终止。在2002年因特网并没有清除掉也没有关闭。事实上,一旦你从泡沫得到一些历史远景,很明显的是许多泡沫----只是部分----将留下很多有点无趣但却颇为有用的东西:基础构造。难以置信地是,创造了新商业基础的泡沫对美国非凡的长期经济表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单地说,正是泡沫使得新的商业基础系统得以在我国建立。在18401850年代,欧洲政府缓缓推行着大城市间的电报系统建设;但是在美国,被泡沫迷醉的企业家们在乡村里狂暴乱跳,相互进行激烈竞争,同时多余的电报线路赶在需求产生之前就已建好。最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破产了。在1880年代,大量的竞争,以及经常显得多余的铁道网也赶在需求之前被建立起来。到1894年,四分之一的铁路公司都陷入破产中。在1990年代,人们见证了一场由因特网建立起来的商业系统的失控。我们都知道其下场。

但是美国人很快从失败中复苏过来。那些新的基础并没有被拆除----它被加固,被新的投资者以低廉的资本构成所占据,接着获得新生。便宜且普遍深入的电报使美国人在国际国内都获得了信息上的优势----并且产生了延续至今的诸如美联社,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这样的商业机构。同样,便宜且普遍深入的铁路网路催生了一个完整的货物与商品市场----并产生了百货公司和邮购零售商这类商业机构,如Sears公司,以及从可口可乐到保洁这样的国际性品牌。因特网泡沫为我们留下了Web 2.0----如FacebookSkype, MySpace 以及 YouTube,还有最重要的Google公司。因特网泡沫爆裂后,这些公司并没有被惊跑或受到大量批评。他们中每一家都在一夜之间发展壮大----这都归因于1990年代泡沫期间所建立起来的廉价且过度的商业容量。

在泡沫期间,另一种类型的基础也将会被建立起来:精神基础。在泡沫期间筹集的资金并没有全部化为灰烬。它们被用在了市场营销,广告,宣传,推销以及品牌推广活动上。泡沫时期的公司创立潮,拼命的交易,猛烈打折,付给回扣,免费送货,负利润运营----这一切都只是其宏大成就的一部分,它还促使消费者和商家从跟本上改变他们花钱的方式。电报以高度精简且有效率的交流方式和邮政进行竞争,它们自身也彼此竞争。铁路也以高效率的方式同漕运和河运进行竞争,各个铁道公司也互相竞争。在1990年代,电子商务部门不惜血本疯狂造势促使消费者和商业机构信心倍增,并且购买它们的产品----股票,书籍,飞机票,宠物食,杂货,钻石,化学制品----当然,以在线的方式。

许多因特网泡沫时期的领衔公司在商业上都取得了失败。但是它们却成功使得成百上千万的人们相信在线商务管理的可靠性,效率性,以及合意性。这种精神基础并不会半途消隐。即使在2001年人们也不会突然停止在线交易。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2001年到2006年间电子商务规模扩大一倍多,达2114亿美元。那些创新者成功引进了商业物质基础(如遍布的宽带)和庞大的顾客基础。这样,在大肆宣传中难产的那些商业机构(Webvan,支持广告的视频站点)在泡沫后最终茁壮成长起来(诸如FreshDirect, YouTube)

今天,在服务行业的带动下,美国经济的市场容量逐步扩大,这使得原有的泡沫被迅速地缩小和挤掉。在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推动下,六年之中,我们得以实现从因特网泡沫到房地产泡沫,再到替代性能源泡沫的无缝对接。那促使精神基础比以往显得更重要。就拿这场刚破灭的房地产泡沫来说吧。成百上千万的人们都受到了伤害----并且是严重受伤----房地产价格下降的同时,那些产业力量在更高的水平上重新整合起来。当事情崩垮后,泡沫的对等物经常很容易就被忽视。(如果在2001年和2002年,你或许很难想像,一个因特网搜索和广告公司在2007年其市值会达到1460亿美元。)聚集在房地产信用周围的精神和商业基础环境仍会被保留下来,90年代和本世纪前五年的经验表明,资本结构重组文化对经济有重要的好处,这种文化也将一直被延续。所以,诸如Zillow(著名的房地产搜索公司,提供专业的"房地产鉴价服务"----译注)这样的因特网时代服务机构将对消费者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美国经济特性中的,能使其从最坏趋向中脱离出来的努力,听起来可能像天真乐观且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但是在我的书中,经验将带给我们希望----即使房地产泡沫到今天依然余孽未清,并且替代能源领域的泡沫还在滋长。这种希望是可能的,甚至是合乎常理的;短期是悲观的,长期来看则可以保持乐观。那些相信有泡沫的经济体----其经验是全然黑暗并且无任何闪光之处的人需要反思一下:如果没有无理性行为的盛行,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怎样?如果没有环球通讯和世界电信公司(这两家公司均已破产----译注)所引发的灾祸,怎么会有Google的横空出世呢?

添加评论

相关文章:

怎样把Gmail变成商业日志以及更多的小技巧

泡沫,泡沫,泡沫

迪斯尼向风水低头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