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3

四大门户季度广告首破1亿美元

四大门户网站加百度,基本垄断了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10%的流量产生80%的广告收入,这预示着,任何内容+广告的商业模式,在这个市场上很难成为大的商业模式。可能的变数:1. 百度的搜索广告收入继续大幅增加,最终像美国市场一样,搜索广告超过整个互联网广告的半数。2. 视频广告将进入爆发期,但门户网站在这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四大门户季度广告首破1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在网络广告表现形式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四大门户广告收入首次过亿美元,占据了网络广告市场很重要的一块份额,有可能意味着门户寡头时代已经到来。

Web2.0之父:全球Web2.0行业进入整合阶段

互联网新贵们都已经在过去的教训中变得聪明起来,它们不会再容忍一些有潜力的小公司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成长为新的巨人,让Google慢慢成长为Google的那种环境,现在已经不再具备,更可能的情况是,在Google还没开始赚钱的时候,它已经是某个巨头的囊中物。在这种形势下,Facebook会是那个可能的颠覆者吗?

Web2.0之父:全球Web2.0行业进入整合阶段:
一些企业在第一波浪潮中发展壮大起来,随后就会对在它们阴影之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公司展开收购,以进一步巩固自身的领先地位。首先到来的是收购阶段,最终整个行业被多家巨头所垄断。在这种情况下,新兴公司将难以生存,而整个行业也趋于萧条,直至特定领域再度出现突破性创新。

口碑网点评搬家激怒大众点评网

口碑网或许以为,如果它能把Craigslist的所有帖子全部搬到口碑网,它自己就成了Craigslist。中国的很多事情就是这么荒谬。我建议,口碑网最好把百度贴吧、知道全都搬到口碑网去,这样它一下就成了最NB的论坛和知识问答网站。

口碑网点评搬家激怒大众点评网:
有相关人士指出,口碑网近两年一直模仿大众点评网的模式做餐饮点评。为短期在内容、会员量上取得尽快突破,该网站策划了一系列推广活动。除了针对大众点评网专门推出“千元”搬点评活动,还通过QQ、MSN等群发广告消息,鼓动会员搬家。

谷歌顶级员工舍弃重金纷纷投奔Facebook

在《撬动地球的Google》这本书中,作者认为,Google和微软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市场份额、浏览器、操作系统这类竞争,其本质在于,谁更能吸引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而这决定了这家公司的未来。现在,轮到了Google面临当初微软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微软员工鱼贯进入Google,而是Google员工鱼贯进入Facebook,对于Google来说,这才是最可怕的。

谷歌顶级员工舍弃重金纷纷投奔Facebook:

熟悉内幕情况的人士透露,为反击Facebook的挖人策略,谷歌已出台了向员工提供更多股票措施。但一名谷歌员工对此表示,获得更多股票措施并不能阻止他离职。他说:“这并不仅仅是收入的问题。目前大家都希望到全球最火爆的企业工作,这家企业就是Facebook。”

2007-11-22

互联网盛世危言 再现鼠标水泥

阿里巴巴的辉煌上市是不是泡沫?当然是,而且是精心计划、大规模铺垫的泡沫。所有在股市狂热时期突击上市的公司,投资者都应该抱有12万分的小心,如果不想被套牢的话。下面的文章所提出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以忽略互联网技术延伸的与相像的可能性为代价,所取得的“本地化”成功,说明这个市场仍然是一个被功利主义主宰的投机性市场。

互联网盛世危言 再现鼠标水泥:

真正托起阿里巴巴B2B收入来源的,是“诚信通”和“中国供应商”这两项产品——本质上,它们是关键字搜索、竞价排名、广告位和网页宣传等广告收入模式的杂烩,而并非真正意义上“中小企业的eBay”,更远非阿里巴巴在上市过程中自我包装的概念,所谓“中国的谷歌”。

陈一舟:Facebook市值将超千亿美元

如果Facebook市值超过千亿美元,比照Google和百度、Yahoo!和新浪的比例,千橡市值怎么也得过百亿吧?有梦总是好的,不过,千橡?给一个让人相信的理由先。

陈一舟:Facebook市值将超千亿美元:

拥有猫扑和校内网的互联网大佬——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陈一舟昨天预计,如果全球互联网领域未来三四年会出现一个像Google一样的“大家伙”,那就是facebook,它将成为上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而 “中国版的face-book”也会涌现。

博客网二度生存:不仅仅是一家博客站

那些“弯路”,不正是为了在一两年之内上市而“故意”走的么?没走成的,就是弯路,走成了的,就是正路,这大概就是方兴东的逻辑。博客网已经是一家彻底“死掉”的网站,绝无涅槃的可能。至于方兴东后来做的那些“中国XX网”,多半也是凶多吉少。这证明,方兴东适合做的,是在书桌前坐下,写写字,而不是自己赤膊上阵,忽悠大众。

博客网二度生存:不仅仅是一家博客网站:

“如果不走弯路,博客网应该上市了。”在博客网成立5周年之际,博客网董事长兼CEO方兴东感叹道。2年前,博客网曾经与MySpace进行过深度合作的谈判,当时这两家网站的流量还旗鼓相当,因而令方兴东深感遗憾,没有能乘博客的发展势头一鼓作气。

2007-11-20

李开复回应质疑:傻瓜才会花钱买没价值的流量

那些联盟网站的流量究竟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不能仅凭一句傻瓜才会买就搪塞过去,钱掉下来了没有,掉了多少,这些才能证明价值。但愿谷歌真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李开复回应质疑:傻瓜才会花钱买没价值的流量:

李开复:我们有一个机器,可以把流量丢进去,搅一搅,钱就掉下来,这是谷歌的特色。如果你们有流量,经过我们,都会双赢获利的。所以我们的合作,的确是可以增加我们的流量,但是我们的流量也是可以赚钱的。我也看过一些报道,说我们是花钱买流量,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要赚钱的,我们这些合作都是有赚钱的,我们没有那么愚蠢,花一大堆钱买一些没有价值的流量。

阿里巴巴称阿里妈妈成中国最大网络广告平台

匆匆忙忙就宣称最大,未免操之过急。什么时候阿里妈妈平台的广告投放金额能跟百度比拼,再宣布不迟。

阿里巴巴称阿里妈妈成中国最大网络广告平台:

阿里巴巴称,在8月10日正式上线的阿里妈妈网站,现已汇集了超过15万家中小网站和超过13.5万的个人博客站点,超过38万个广告位,注册会员超过100万,覆盖中小网站总流量超过10亿PV/天;目前,阿里妈妈每天新增近4000家中小网站,新增1万名个人博客,及新增2万多个广告位。

阅读革命 亚马逊推Kindle电子书

一个并不方便装到口袋里,并且功能单一的图书阅读器,而且价格还不低,得是多么爱读书的人才会购买啊。谁敢打赌这个东西会成功?

阅读革命 亚马逊推Kindle电子书:
亚马逊Jeff Bezos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款设备,而是一项服务。”媒体也把Kindle和Whispernet的合体称为“可阅读的iPod”,因为它们就好像是iPod配合iTunes商店,只不过销售的是书籍而非音乐。

阿里巴巴上市炒作策略解密:马氏大片全球上演

马云控制媒体的手段,以及阿里巴巴公关团队娴熟而强势的策略,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无出其右。尽管阿里巴巴在上市的静默期,但我们仍然可以随处发现阿里巴巴的公关痕迹。但在把投资者忽悠起来之后,阿里巴巴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投资者却被套牢了。

阿里巴巴上市炒作策略解密:马氏大片全球上演:

同商业大片力邀巨星保证票房一样,从2005年邀请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参加“西湖论剑”,到2006年初饬巨资3000万力邀国内三位顶级导演陈凯歌、冯小刚、张纪中拍摄“雅虎搜索”广告片,再到本次上市打造强大阵容,阵容制胜的“马氏大片”,也在琳琅满目的商业社会中赚足了眼球。

新闻周刊:谁侵犯了Facebook用户隐私

Facebook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多少显得有点急迫,,而且这种商业模式又恰好处在最敏感的隐私部位,引起很多关切也就在所难免。不过就像当初Google推出AdWords,以及利用Gmail来投放相关广告,也曾引发很多不满甚至公开挑战,但最终,一切都会完美解决。

新闻周刊:谁侵犯了Facebook用户隐私:

Pearlman在其博客中写到:“社交广告计划将你的朋友在网站上的行为信息提供给广告商。 这些行为信息也许是那种象‘Leah现在是Offspring的歌迷了’(如果我将Offspring加入我的音乐档案的话。)或者‘Justin写了一篇关于Sushi Hut的评论’(如果Justin在Sushi Hut的网页上写评论的话。)之类的东西。 这些行为就会跟Offspring或者Sushi Hut的广告联系在一起。”

2007-11-19

华尔街日报取消网络收费的争议(by 方军)

默多克是个媒体商人,他收购道琼斯当然不是为了赔钱,相反他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收费和免费之争,其实是一个局部观和全局观、着眼当前还是着眼长远的问题。默多克很明白,报纸正在被互联网边缘化、老龄化,而采用报纸收费订阅的方式展开互联网业务,前景极其黯淡。而媒体的核心,或者说媒体赚钱的本质,仍然是关键话语权的掌控。收费看上去暂时解决了盈利问题,但失去的可能是未来赚钱的根基──关键话语权。默多克无法容忍他精心构建的媒体王国,只为40岁以上的人(并且这些人将越来越老)服务,所以他买下了MySpace。他同样无法容忍只为愿意花钱订阅的人服务,既然互联网可以扩大他的媒体王国的影响力,为什么要自绝于网民?

华尔街日报取消网络收费的争议(by 方军):

封闭的坏处并非用户量不足,而是封闭的东西可能被排除在话语之外。在传统媒体,我们提这个观点或信息是《华尔街日报》报道的就足够;但在互联网上,如果不能链接全文,我们很少会直接引用一个信息。收费或免费,差别是做孤岛,还是融入全球信息流。